艺术鉴赏家,史论家萧平: 赵金生孜孜不倦地努力、勤奋不懈地耕耘,收获了一件又一件精致秀美的图画,练就了精熟纯正的绘画技能,也初步形成了自己清雅工秀的艺术面貌。
赵金生:生于1967年,江苏南京市人,民革党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、中国楹联学会书研会会员、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、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
,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、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、南京民革市委中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、江苏省民革中山书画院常务理事、北京首都书画院理事。南京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。
梅花香自苦寒来——
赵金生工笔花鸟画
要说工笔画,就是工工整整地画,一丝不苟地画,要能静下心来,沉得住气,为同老僧补内,闺女绣花都样的创作状态,画工笔画要写“实”、“规”、“矩”见真功夫的。
考察工笔画的功夫表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线条,二是构思,三是色彩。这三方面的构成工笔画的三大要素,它们比在其他画种显得更为重要,靠着这三大要素,把他们巧妙的组合起来,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。
线条,用来勾勒物象外形,轮廓和结构,以确立形象,他们是工笔画的骨架,如同筑物中的钢筋、支架。世界万物,进入意境,落在绢素之上,全靠长短、粗细、刚柔、曲直的线条规范下来。这些线条,不同于钢笔线条,钢笔线条僵硬死板,而毛笔中锋勾划的线条有弹性、有感性、有生命力、有表现力。想象质感量感,细腻和粗糙,柔软和刚劲,圆润与挺拔,用笔不同,感觉也不一样。
赵金生画中的禽鸟羽毛与树干,流水与石块,草叶与花朵,用笔用线都有很大的差别,不但能刻画外形,还能表达质感。纵观赵金生作品中,线条稳健而不沉滞,流畅而不轻浮,可以说恰到好处,每幅作品的用线都老道熟练,富有表现力,达到无懈可击,实乃不易。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。
工笔画第二大成因是构思。大家知道,凡是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美术作品,皆面临构思的。而在工笔画里为什么尤为强调构思的重要性呢?因为工笔画物象轮廓明确,一是一,二是二,没有拖泥带水的含混之处,一但画稿定下来,便没有见机行事,随意生发的余地,因此在确定物象在画面上的位置时,在草图部比例必须肯定下来。
赵金生在这方面推敲是相当严密的。那密不通风的枝叶和空可能写的大片空间,那草木叶片的交错与俯仰,枝干的穿插与走势,石块的大小造型,无处不体现了画家的经营匠心,尤其是成双成对的鸟儿,无论相对和相向,其形体大小,姿态变化,呼应或顾盼,位置的高低等等,调度的恰到好处,无论在石上屹立,还是在水面浮游,或是在空中飞翔,或在地面行动,从感性交流,雌雄主次等方面都推敲得十分精心。
如《双寿图》构图十分大胆,上半部分有1/3空白,物象都集中在下半部,但让人感到舒服,平衡,意境似有广阔的空间,下面苇芊浮萍的安排与大片严密的荷叶对比,显得活泼而灵动,高擎的荷花“破”过大片荷叶,但又不“抢”两只仙鹤,再如《清凉世界》的右下角近处,垂直的蒲草和慈菇花叶的布置。打破了画面单一和单调的浮萍,又不影响作为全画主体的两只冠顶鹤的突出。此外,《荷塘醉羽》、《荷塘倩侣》可都是在构图上经得起玩味的好作品。
色彩是工笔画的外衣。敷染色彩是工笔画最后一道工序,是最出视觉效果的部分。色彩的美与否,直接影响观赏者的感官。考查色彩,离不开色相和色阶概念:不同的色彩叫色相,即色彩的面貌,依物象赋色,红的花,绿的叶,白的鸟赤的石等等,同时,其中便含有了明度(色差比)的问题,亦可理解为深浅层次,作为有色彩修养的画家能分出不同色相的色阶来,画工笔画,就是在色相色阶之中求变化,色相一味浓艳,失之火气,色相沉着,易于灰暗,要鲜明中求优雅,灰暗中求亮丽,这全靠画家的色彩经验去控制。
赵金生的画,多为雅中求艳风格,整体雅致,局部鲜艳,雅而不灰,艳而不火,浓淡相衬,明暗对比,处处掌握得体,似有明显的陈之佛南派工笔花的遗韵。禽多与背景的关系,花与叶的关系,如《双寿图》《清凉世界》,《风递清香》和《双冠》等,赵金生小弟的画题材喜庆祥和,花多美丽动人,色彩雅俗共赏。他的作品精益求精,创作认真严谨,所以广为人民喜爱和接受不是偶然的。
吴国亭(中国美院教授,当代著名花鸟画家,国家一级美术师)
-END-
|